這11天,參加救生員訓練班是一段充實且挑戰自我的經歷。課程內容包含基本救生四式、CPR(心肺復甦術)、哈姆力克急救法、拋繩技巧、模擬救人、假人拖帶、淺泳與長背板的使用等,讓我在理論與實作中全面提升救援能力。透過密集的訓練,我學會在緊急狀況下冷靜應對並做出正確判斷。實際演練讓我體會到團隊合作與臨場反應的重要性,也加深了我對生命安全的尊重與責任感。這段時間的學習不僅增強了我的體能,更建立了我面對突發事件的信心,是一次難忘且寶貴的成長經歷。
這將近十天以來的訓練過程,對我而言是一段充實而深刻的學習旅程。課程內容包含體能訓練、救生四式、潛水20米、CPR(心肺復甦術)、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的使用方式、哈姆立克法、長背板急救、拋繩技巧,以及模擬救溺的第一與第三步驟,每一項都對我的知識與技能帶來極大的提升,也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名救生員的責任與使命感。 首先,體能訓練和救生四式的反覆練習,不僅提升了我的耐力與肌力,更加強了我在水中的控制力與協調性。無論是抬頭捷泳、抬頭蛙泳、側泳或基本仰泳,每一式都有其應用情境與技巧,讓我在實際救援時能依照需求選擇最適合的方式。而潛水20米的訓練,則考驗了我的心理素質與肺活量,透過一次次的練習,我學會了如何克服水下的壓力與恐懼,更了解自己的極限與潛能。 在救援技術方面,CPR與AED的操作讓我認識到時間與步驟的精準性是挽救生命的關鍵。透過反覆實作與模擬情境,我已能熟練地評估傷者狀況、進行心肺復甦並結合AED操作,這些技能對我而言不僅是知識,更是未來可能用來拯救生命的實用工具。同樣地,哈姆立克法與長背板固定技巧也讓我了解在不同緊急狀況下,應該如何判斷傷勢並進行正確且安全的處置。 此外,拋繩與模擬救溺的演練讓我從理論走向實務。特別是在模擬救溺的第一與第三步驟中,我學習到觀察現場、判斷風險、選擇安全的救援方式,這些都是成為一位專業救生員不可或缺的思維能力與現場反應。 總結這段訓練過程,我不僅習得了實用的救生技能,更培養出冷靜判斷與迅速應變的能力。未來若有機會投入救生工作,我會以所學為基礎,持續精進,並秉持「生命至上」的信念,守護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
這次參加救生課程對我來說是一段非常寶貴的經驗。原本只是出於對游泳的興趣想更進一步學習,但在這堂課中,我不只學會了救生技巧,更深刻體會到「救人前先保護自己」的重要觀念。 課程中我們學習了許多專業技能,包括水中自救、拖帶溺者、CPR(心肺復甦術)以及AED的使用。每一項都經過反覆練習,讓我在實際操作時更有信心和能力去應對突發狀況
這11天的救生班 讓我對救生的觀念和了解更加深入 參加救生班讓我學到了許多的知識與技能,不僅提升了游泳技巧,更學會了如何在緊急情況下保持冷靜並正確施救。課程中強調團隊合作與責任感,讓我體會到救生員不只是體能上的挑戰,更是一份守護他人安全的使命。透過實作訓練,我對水上安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惜生命的可貴。這段學習歷程既充實又有意義。
這次參加救生課程對我來說是一段非常寶貴的經驗。原本只是出於對游泳的興趣想更進一步學習,但在這堂課中,我不只學會了救生技巧,更深刻體會到「救人前先保護自己」的重要觀念。 課程中我們學習了許多專業技能,包括水中自救、拖帶溺者、CPR(心肺復甦術)以及AED的使用。每一項都經過反覆練習,讓我在實際操作時更有信心和能力去應對突發狀況
5/26心得:今天第一天上課很緊張,一上課前測了200m的捷式跟蛙式,8年沒有游泳的我,光游完就好累了…然後還學了救生四式,累到一直喝水,游不完50公尺,希望明天不會這麼累 5/28心得:今天第三天上課,學了哈姆立克法(異物哽塞) 1.詢問患者,是否噎到了? 2.人站在患者後方,自己弓箭步放在患者雙腳之間,穩定住患者,自己一手握拳,拳眼朝內,放在患者肚臍二指上方腹部,雙手往內做擠壓, 5下一個循環,做到患者把異物吐出,或昏倒。 3.患者昏迷,雙手扣住患者腋下,再慢慢往後退,把患者放倒,屁股先著地,記得護頸。 4.哈姆立克法(摳、吹、壓) :第一步暢通呼吸道,壓額抬下巴,檢查口中有無異物,如有異物把患者頭往旁邊,用手指把異物清除,清除完把患者頭轉回,暢通呼吸道,捏鼻吹2口氣,如患者沒反應(吹不進去)再進行胸外按壓30下,重複做這個循環,持續到有醫護人員接手或患者甦醒。 5.患者甦醒(吹得進去),把患者復甦姿勢(手、腳、手),患者第一隻手,靠近自己的手擺放45度且手心向上,再來患者外側腳拿起來跨過另一隻腳,再來患者另外一隻手,拿起來把患者手背貼著他的臉頰,手不能離開患者的手,另外一隻手扶著患者的腰,朝自己的方向翻身,護頸,暢通呼吸道,頭要朝下,腰腿呈90度。 5/29心得:今天第四天上課,學了跨步式入水、打樁式入水還有踩水。雖然踩水的時候有玩遊戲,但超級累。下課前還衝刺跟體能訓練,真的會累死… 5/30心得:今天第五天上課,教了模擬救溺1、2、3。 模擬救溺1:跨步式入水,抬頭捷接近溺者,距離溺者1.5公尺公尺處停留,踩水並說「我是救生員,我來救你了」,以鐮刀式入水潛入水中,抓住溺者膝蓋轉180度,再來左手扶溺者腰,右手扶溺者腋下,將溺者帶出水面,最後左手扶下巴、右手頂背,使溺者漂浮在水面上,最後右手扣住溺者腋下,以側泳帶離。(口訣:腰、腋下、壓肩、托顎、頂背) 模擬救生3:打樁式入水,抬頭捷接近溺者,距離溺者2公尺處停留,踩水並說「我是救生員,我來救你了」,以鐮刀式入水潛入水中,至溺者身後1.5公尺處停留,踩水並說「我是救生員,我來救你了」,實施口訣要領:腰、腋下、壓肩、托顎、頂背,手抓溺者大臂,以基本仰的方式帶離。 5/31 心得:今天第六天上課,剛好遇到端午節,七人包場。測了一次200m的救生四式,勉強在時間內完成,壓力小了一點,測完還教了長背板跟拋繩。 長背板需要A、B、C三個人,A發現溺者,請B打119、C拿長背板,再用靜入式入水,不能有水花。用胸骨脊椎固定旋轉法,將溺者轉到正面,手都不能離開溺者,再等B、C拿長背版下來,也是用靜入式下水,長背板需側入移動患者下方,B需要固定患者頭部,固定帶綁好,A手才能離開患者,再將患者胸部固定帶綁好,要穿過腋下不能綁到手臂,再將患者手放在他褲襠中間,才能把腰部固定帶綁好,最後才把腳固定帶綁好,都綁好的話,A、B救生員抓板頭,C抓板尾,向岸邊移動,A、B救生員先把患者頭板先上岸,C再上岸,同時將患者抬起旋轉90度。 拋繩90秒要拋到圈內,所以整理繩子很重要,不然丟出會卡住,小心人不要掉到水裡。 6/1 心得:今天第七天上課,早上複習了CPR、AED跟哈姆立克法。下午玩大富翁,抽到什麼游什麼,而且還要剛好回到原點才能結束,好險教練給我們上訴的機會,不然可能現在都還沒下課… 6/2心得:今天第八天上課,複習了長背板、拋繩、假人拖帶、模擬救溺1跟3。後天就要考試了,好緊張,希望動作能記熟,救生四式能在時間內游完。
已經八年沒有訓練過游泳,想說看弟弟報名也來挑戰一下自己,畢竟曾經也是熱愛游泳的小孩,剛開始的一兩天覺得我有辦法撐完嗎?但看著大家都一直往前游 不甘心自己就這樣放棄,只好每天硬著頭皮跟上大家的腳步,就這樣撐了十多天,也從一開始游兩百就喘的不行到可以輕鬆游完一公里以上,不僅是體力上的進步,也學了很多救生上的知識,比如哈姆立克法、cpr及AED的使用、長背板及拋繩?等,還有已經精熟救生四式,這些不僅要感謝教練的教導及會長的鼓勵,還要感謝這一期的同學讓我看到了團結的力量,這十多天會是我很特別的回憶
想要參加救生員訓練班是去年的目標,因時間無法配合,其實朋友的兒子今年是接了救總的總幹事,但是他們是七月開課,但七月我時間無法配合,所以上網查了一下台中附近的訓練協會,就看了一下剛好選擇時間能配合的就選離家有比較遠的台中大里來來教學中心水適能班上課,課程內容包含基本救生四式、CPR(心肺復甦術)、哈姆力克急救法、拋繩技巧、模擬救人、假人拖帶、潛泳與長背板的使用等,這都是我從來都沒有接觸過的!訓練過程中讓我學到了自救及救援能力。透過密集的體能訓練!自身的體能也有相當大的提升,雖然我這個年紀了比不上年輕人續航力!但是教練會分級施?。讓我在學習過程中沒有那麼大的挫折感,這11天的學習訓練是一次我難忘且寶貴的人生經驗。
想要參加救生員訓練班是去年的目標,因時間無法配合,其實朋友的兒子今年是接了救總的總幹事,但是他們是七月開課,但七月我時間無法配合,所以上網查了一下台中附近的訓練協會,就看了一下剛好選擇時間能配合的就選離家有比較遠的台中大里來來教學中心水適能班上課,課程內容包含基本救生四式、CPR(心肺復甦術)、哈姆力克急救法、拋繩技巧、模擬救人、假人拖帶、潛泳與長背板的使用等,這都是我從來都沒有接觸過的!訓練過程中讓我學到了自救及救援能力。透過密集的體能訓練!自身的體能也有相當大的提升,雖然我這個年紀了比不上年輕人續航力!但是教練會分級施?。讓我在學習過程中沒有那麼大的挫折感,這11天的學習訓練是一次我難忘且寶貴的人生經驗。
想要參加救生員訓練班是去年的目標,因時間無法配合,其實朋友的兒子今年是接了救總的總幹事,但是他們是七月開課,但七月我時間無法配合,所以上網查了一下台中附近的訓練協會,就看了一下剛好選擇時間能配合的就選離家有比較遠的台中大里來來教學中心水適能班上課,課程內容包含基本救生四式、CPR(心肺復甦術)、哈姆力克急救法、拋繩技巧、模擬救人、假人拖帶、潛泳與長背板的使用等,這都是我從來都沒有接觸過的!訓練過程中讓我學到了自救及救援能力。透過密集的體能訓練!自身的體能也有相當大的提升,雖然我這個年紀了比不上年輕人續航力!但是教練會分級施?。讓我在學習過程中沒有那麼大的挫折感,這11天的學習訓練是一次我難忘且寶貴的人生經驗。
※如果您是本課程學員,填寫心得回請由會員中心的 課程管理 ,中進入填寫頁面。
※心得回饋填寫完成後請務必接續詳實填寫系統為您帶出的問卷調查 表,謝謝!